中国纺织工程学会:资源融通 重心下沉 服务行业

——高技术纤维与现代纺织科技服务团案例介绍

http://www.texnet.com.cn/ 2021-06-09 08:39:41 来源:中国科协改革工作办公室

  一、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技服务团成立背景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按照“科创中国”建设部署,率先成立由5位院士领衔,跨行业多领域专家共同参与的“高技术纤维与现代纺织”科技服务团,成为服务“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的主要参与学会之一,截至2020年5月,已有百余位知名专家加入了科技服务团。

  二、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技服务团工作思路特点

  (1)借助公共服务平台,将科技成果转化直接面向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从面向特定技术的“定制型”技术服务转变为面向产业发展的“公共型”技术服务。技术创新不是一个研发活动,而是一个经济活动,研发只是创新流程中的一个环节。国际创新理论和经验表明,研发靠近市场、靠近产业才能获得成功。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通过在产业集群建立的多个公共服务平台,了解集群需求,了解企业需求,针对产业发展提供系列化的“公共型”服务。例如,2020年下半年,借助在西樵建设的(面料馆、检测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召开了2020全国纺织科技成果转化与合作大会,活动期间设置了全国纺织先进科技成果展示,重点推荐全国范围内成熟的、适合及时转化与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的科技成果。

  (2)对产业共性技术的开发过程组织产学研合作,不能“拉郎配”,应是一种有机的结合、利益的扭合、市场的融合。这种深层次的精密契合是合作开发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合作过程中坚持产学研各主体定位清晰,坚持企业主导研发过程,才能加快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才能有效整合产学研力量。过去纺织行业技术创新缺乏整体性,原因是创新主体主要为高校或科研单位,大都是某一个环节的技术创新,是点式创新,环节的技术创新。

  三、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技服务团开展重点工作

  (一)依托产业研究院建立服务地方长效工作机制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在福建泉州和江苏苏州建立的两个产业研究院是始终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协同创新平台,发挥市场对自主创新活动的牵引作用,由市场来检验科研院所应用导向的研究。目前,产业研究院与企业合作的舒弹丝、环保牛仔、亲肤面料等几十个项目都直接对接企业市场,产生直接经济效益,效果初显,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取得新进展。

  服务团大力支持位于“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泉州的石狮市中纺学服装及配饰产业研究院建设。该研究院人才队伍持续充实,多人入选泉州市“港湾计划”,被授予“泉州市人才之家”;运营了“技术对接及服饰文化展示平台”“面辅料展示平台”“产品研发实验室”“科普及人才技术交流平台”,建成了“可控式环境气候仓”;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已与十余家知名纺织服装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创新技术成果的应用已带动相关企业营业额增长近3亿元,2020年获评“泉州市新型研发机构”。

  (二)与地方科协合作在产业园区建立服务站开展技术服务工作

  自科技服务团成立以来,学会以“科创中国”为契机,以“高技术纤维与现代纺织”科技服务团为工作抓手,带领“科技服务团”专家,多次长期深入产业一线,集中走访调研多个产业集群,提供了技术指导和智库咨询等多项服务,分别与多个地方企业/园区、科研院所、产业综合体单位签署了联合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大型行业活动等多项合作协议,目前有十多个地方产业园区正通过地方科协与学会接洽引入科技服务团。

  嘉兴市现代纺织产业重要集群城市,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曾组织了百余次专家调研走访嘉兴市的桐乡濮院、平湖纺织服装综合体、王江泾镇纺织服装产业园、天鹅湖科技城、海宁皮革城、西塘服装辅料工业园等重点现代纺织产业载体,并在2020年11月5—6日与嘉兴市科协共同主办了“中国科技峰会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产业高端论坛——长三角现代纺织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平湖成立“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技服务团嘉兴·平湖服务站”,组织多领域专家座谈并撰写了《嘉兴市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建议报告》。

  (三)依托科技服务团为研发中心提供技术服务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自2008年开始与行业内优秀的研发型企业共建技术研发中心,目前已拓展了纺织产业链上的企业100多家,这些研发中心成为学会系统服务中小企业的示范工程,推动企业创新的点式突破。与此同时,也逐渐推进服务团从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的“外生型”服务转变为深度参与企业创新的“内生型”服务。通过提供包括产品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评估、学术交流、质量检测、标准制定、专业培训等一系列的套餐服务,使100多个中小型成长企业散布在行业的各个领域,成为某一领域的隐形冠军。近期,服务团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图像识别技术在纺织检测中的运用,印花技术的墨水改进技术,无水少水染色技术、植物染色技术等都是服务团挖掘科学家资源来推动创新型企业点式突破案例。2020年,结合“科创中国”试点城市需求,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分别与上海题桥纺织染纱有限公司签约成立“筒子纱染色技术研发中心”;与山东省纺织科学研究院签约成立“特种防护用品检测仪器研发中心”;与泰安鲁怡针织印染有限公司签约成立“童装针织面料技术研发中心”;与菲诺染料化工(无锡)有限公司签约成立“新型特种液态色浆技术研发中心”。

  四、科技服务团工作建议

  (一)政府支持是基础

  在我国现有的体制下,产业研究院和科技服务团服务站作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初期得到政府支持成为研究院和服务站培育与存活的必要条件。在嘉兴、泉州、宁波、苏州等地,纺织产业均属于地方千亿产业集群之一,是地方政府的传统支柱产业,当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当地纺织产业发展。石狮和苏州产业研究院均有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和用地,宁波产业研究院得到地方政府政策支持。这些给产业研究院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也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

  (二)发挥平台思维

  作为公共服务机构,主要发挥平台作用,将由一对一的项目技术服务,逐步向多主体参与的平台服务延伸,吸引更多的供给侧、需求侧、服务侧的优质资源加入运营主体,发现供给与需求的内在联系,形成各个服务平台之间互联、互动、互补的运行机制、模式和“程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精准对接需求、高效解决问题。

  (三)以互利共赢为原则求长效

  在科技社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开展中,理顺合作关系,构建利益共同体,可为长效合作提供保障,促成政府、高校、企业、科技社团等方面的优势共享,科技社团应重视与当地政府合作,将学会、产业研究院的优质学术、人才资源下沉到地方,建立互利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决策咨询与建议,从而为科技社团与政府、高校、企业的深层次合作探明方向、打好基础。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