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纺织:园区、集群已成高质量发展创新主阵地

http://www.texnet.com.cn/ 2021-05-18 16:08:35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近年来,陕西纺织服装行业通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已逐渐形成以西安、咸阳等纺织工业园区为承载,以棉纺织、功能性服装为主导的产业格局。通过加大企业技术改造,行业装备水平显著提升,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近10年来,陕西承接东部地区转移的企业80余家、项目50余个、投资总额167.2亿元,解决就业63760个。

  5月13~14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顾问杨峻、中国纺联产业集群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张海燕、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副秘书长白丽敏等人组成的调研评审组,在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和陕西纺织行业协会等主要负责人陪同下,通过对常兴纺织工业园、西安灞桥区(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咸阳新兴纺织工业园的走访、调研,开展了专题交流座谈,充分了解了当地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现状。

  常兴纺织工业园:太白山下机杼声声

  13日上午,调研组先后参观了位于宝鸡市眉县常兴纺织工业园内的陕西秦塬纺织有限公司、陕西帛宇纺织有限公司和陕西兴洲科技有限公司,并召开座谈会。

  会议由常兴镇党委书记魏昭主持。

  常兴镇镇长冯伟对园区做了介绍,常兴纺织工业园纺织产业特色鲜明,现有企业96户,其中纺织企业56户,规上纺织企业15户,现有秦塬纺织、兴洲纺织、全兴纺织、金联纺织等纺织出口贸易企业12户;共有职工2.1万人,纺纱能力40万锭,年产棉纱3.9万吨,年产坯布4.6亿米、印染布5000万米。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美国、法国、德国、印度、孟加拉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已形成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总体来说,园区纺织企业发展相较于东南沿海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在陕西乃至西北地区,常兴纺织产业聚集,拥有一定的影响力,纺织产品特色突出,在内地拥有较好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总投资15亿元的帛宇纺织建设特种纱线面料生产线项目,纺纱车间4.2万平方米,织布车间2.8万平方米,购置18万锭环锭纺纱、1500台喷气织布机、乌斯特异纤机、清花机、并条设备、高速整经机、浆纱机等配套设备。该项目建成后将拥有18万锭环锭纺纱及1500台喷气织机的高效产能智能化生产线,运用工业机器人,打造织造智能系统,与企业现有ERP系统对接,通过信息传递,对从订单下达,到产品完成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数字化管理。

  调研组对此次常兴纺织工业园申请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发表了意见和建议:政府首先要明确纺织产业的区域地位,技术装备水平领先,管理水平还有提升空间;目前园区已经形成了以棉纺为基础、印染等配套的产业园区,随着服装、面辅料企业的逐步引进,强链、补链能力逐步增强;龙头企业做大规模的同时,利用龙头效应推动产业转型,园区企业应向差别化发展,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夏令敏总结时首先表示,在陕西、在宝鸡,有帛宇纺织这样的优秀企业十分难得,当然离不开园区和政府的支持,希望常兴镇能够把纺织产业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发展。纺织产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上依然是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自身的协作和配套能力。对于未来发展,纺织产业要靠科技创新,要把科技、时尚、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他同时指出,常兴园区的发展要坚持“四化”:一要坚持数字化,加快数字化在产业中的应用;二要时尚化、品牌化,通过上下游产业的结合,提高产品附加值,依托终端的时尚做好品牌化发展;三要绿色化,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四要国际化,要以开放的国际视野发展产业,拖动企业发展。

  具体到常兴镇,他有三个建议:第一要重视人才的集聚,这不是企业、政府某一方面的责任,是通过多方配合、想方设法集聚人才,这才能让产业有更长远的发展;第二要充分发挥当地行业协会的作用,各个企业加强交流、形成好的合作氛围,最终达到快速发展;第三要注重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在政府的组织投入下,省工信厅给予支持,更好地服务当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

  西安灞桥区:白鹿原上往事历历

  13日下午,调研组先后前往西安纺织集团、五环集团水刺非织造布项目、元沣高新纤维材料应用研发基地项目,实地调研了企业生产、项目建设和设备安装等情况。灞桥区委副书记、区长邹晓刚,灞桥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王红武,灞桥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薄盛春等领导及企业代表参加座谈。

  薄盛春首先对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的情况做了简单介绍。

  为承接纺织城地区老纺织企业整体搬迁改造,加快推动纺织行业转型升级。2009年,经灞桥区人民政府、西安灞河新区管委会批准成立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园区西邻灞河,东临洪庆山,一期规划面积约4.7平方公里。2010年园区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称号,同时被陕西省授予陕西省新型工业化纺织产业示范基地称号,2012年被工信部授予中国全面承接纺织产业转移十大基地之一。经多年的努力,园区范围内征地拆迁基本完成,基础设施配套逐步完善,入园企业陆续建成投产,园区已成为该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

  园区现有包括西纺集团、金翼服装、路安特实业、锦华服装、金兰服装、赛狮鞋业、五环非织造等纺织企业7家,总占地面积约810亩。2020年实现总产值约7.3亿元(留区税收1700万),占全园区总产值的44%。2020年园区工业企业中产值过亿的企业5家,其中纺织有西纺集团4.2亿元(留区税收1325万元)、金翼服装2.4亿元(留区税收300万元)。

  调研组一致认为,园区内国有企业占比大,致使企业压力不小,一直负重前行,寻求新的产业增长是唯一的出路;同时,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要积极打造区域品牌,与更多区域进行协作,开拓新的市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将继续做好联合舰队的支持与服务。

  邹晓刚也表示,纺织工业是灞桥区的母亲工业,西安作为全国仅次于“上青天”三大主要棉纺主产地城市,灞桥区是主要承载区,灞桥的城市建设历史与纺织产业发展紧密相关。在灞桥至今为止的拆建改造中,依然非常重视当年纺织工业发展历史的留存和保护。同时,纺织产业作为新型材料产业,是全区重要先进制造业之一,将推动纺织城地区纺织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强区。在灞桥区“十四五”规划中,一是将充分发挥“纺织产业联盟”作用,有效推进产、学、研、金深度融合,构建开放式、多层次、全链条的纺织产业互联互补生态体系;二是出台《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三年培优行动方案》等政策支持和财政计划,每年财政拿出3000万元,三年拿出3000亩产业用地,设立40亿元的“专精特新”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助力产业发展;三是希望在中纺联、省市行业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共同促进体育产业园等纺织行业创新发展。

  夏令敏首先肯定了在这次抗击疫情中,以五环集团为代表的纺织企业实现了快速转产,生产防疫物资保障疫情供给,不仅展现了纺织企业强大的生产能力,更是展现了纺织业的责任和担当。他同时对园区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灞桥区纺织产业要抓住发展机遇,发挥“纺织产业联盟”优势,形成特色产业;第二,在“十四五”规划新时期,推动西纺集团等国有企业改革,实现体制机制突破,保持国有资产继续增值;第三,纺织产业要加快数智化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核心创新能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咸阳市新兴纺织工业园:梦桃精神代代延续

  14日上午,调研组马不停蹄赶往咸阳,调研咸纺集团一分厂(原西北国棉一厂)、杜克普服装有限公司、陕西雅兰布草、兵娟警用服装等公司,并参观了赵梦桃纪念馆和面料馆。咸阳市副市长王蕾,市政府副秘书长雷舒然,市大项目办副主任郝瑜,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魏志诚,管委会副主任刘小建等陪同调研并座谈。

  在赵梦桃纪念馆,梦桃小组第十二任组长王晓荣为调研组讲解了赵梦桃的先进事迹,并提出,在新时代,面对产业升级的新形势,梦桃精神——这支探索创新的火炬依旧在传承延续。

  座谈会上,魏志诚从园区历史沿革、发展现状、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园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等方面介绍了园区的建设发展情况,咸阳纺织集团、陕西杜克普两家企业负责人分别就企业经营行业发展进行了专题发言,参会人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

  据了解,咸阳市新兴纺织工业园是纺织老工业区企业搬迁改造承接区,紧盯国有棉纺织企业搬迁改造、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新兴产业培育、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任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逐步形成了“纺织服装、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三大产业体系,着力打造纺织服装和新能源汽车两大特色产业链条。2020年,纺织服装企业工业总产值12.55亿元,主营业收入达9.79亿元,上缴税金1461万元。

  王蕾表示,纺织行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在高质量发展中不能缺席。咸阳作为纺织产业传统基地,将发挥自身产业优势,继续支持和促进园区及相关纺织企业改革创新,打造咸阳纺织特色产业,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夏令敏指出,纺织产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解决民生与美化生活的基础产业、国际合作与融合发展的优势产业,园区要紧抓“十四五”规划发展机遇,充分利用现有公共服务平台优势,加速纺织产业与数字化和新技术融合发展,实现入园企业从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全周期提升,进一步推进咸阳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关于园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底,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园区400个左右。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园区的分布与国家政策导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基础、市场营销渠道、当地营商环境、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中国纺织服装产业主要聚集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地区,产业基础雄厚,企业密集度大,产业园区形成发展的条件充分。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推动下,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与开放加速,中、西部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园区数量不断增加,促进了东中西部产业园区格局的优化。

  目前,中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示范)园区共有47家,中部地区16家、东部地区7家、西部地区24家。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