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4月份CPI同比上涨0.9%,环比下降0.3%;PPI同比上涨6.8%,环比上涨0.9%。
业内专家认为,本轮PPI走高并非因为需求过热,而是受基数效应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影响,上下游价格传导有限,预计全年CPI调控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4月份国内消费需求继续恢复,物价运行总体平稳。4月份CPI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7%,影响CPI下降约0.14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1.3%,影响CPI上涨约1.05个百分点。“在非食品价格上涨带动下,本月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涨幅扩大0.4个百分点至0.7%,为去年7月以来最高,印证了CPI的结构性上涨特征。”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认为,4月份CPI整体保持温和,主要是影响消费者物价的多空因素均衡,食品价格整体稳中有降。亮点是服务业价格明显回暖,反映国内需求保持良好复苏态势,但国内经济活动仍处于恢复阶段,服务业价格仍偏离疫前水平,涨势温和。
4月份,国内工业生产稳定恢复,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行,生产领域价格继续上涨。温彬认为,下一阶段,大宗商品价格仍有上升空间,供给情况将成为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去年5月是PPI的低点,因此预计下月PPI将继续上行,下半年PPI上涨压力有望缓解,但涨幅不会明显回落,大概率保持高位震荡。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郭丽岩表示,随着价格信号对原材料生产流通的引导作用释放,国务院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增加市场供应、稳定市场秩序,大宗商品价格将逐步回归供求基本面。预计全年PPI呈“两头低、中间高”的走势,下半年将有所回落。
今年以来PPI同比快速上涨,也催升了社会对通胀预期的担忧。周茂华认为,从目前宏观经济、产业结构和政策等方面来看,上下游价格传导有限,国内通胀有望保持温和格局。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完备和基础设施完善,下游及消费品终端供给能力强,削弱了上下游价格传导效果。我国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同时采取积极措施,舒缓大宗商品价格对我国中下游企业生产成本的影响,从而有望稳定市场预期。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