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四川省蚕桑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刘彬斌及团队成员一行5人,深入南充市嘉陵区金穗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核心蚕桑基地,在新品种“川蚕31号”标准化示范大棚内,开展茧期生产技术指导服务。此时,春季第二批蚕茧已上蔟五天了,蚕茧颗粒饱满匀整,茧形圆润紧实,无明显薄头、畸形等瑕。
专家们围绕适熟采茧时机判定、采茧操作规范、鲜茧分类保存技术要点等内容,结合“川蚕31号”高品位茧丝品种特性,为蚕农进行现场示范教学。要求按上蔟先后顺序适时采收,轻采轻放,避免损伤;采茧前需清除病蚕残体及杂物,防止污染;进行分级采、存、售;进行科学摊晾,鲜茧薄摊,防发热变质;采茧后及时对蚕棚及蔟具进行全面消杀预防病害,为下批蚕的饲育做好准备。
随后,专家们对新品种“川蚕31号”进行了现场测产鉴定,新品种共饲育22张种,结茧共用1123个塑料折蔟,总产茧量893.2kg,平均张种产茧40.60kg;调查公斤茧粒数为540粒;调查公斤茧死笼数,计算健蛹率为98.5%;全茧量1.78g,茧层量为0.381g,茧层率21.40%。各项数据表明,新品种“川蚕31号”在产量与品质上表现优异,适宜在四川省蚕区春季推广使用。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