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珙县:走进智慧时代 养蚕模式再创新

http://www.texnet.com.cn/ 2024-09-20 09:33:11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说起种桑养蚕,很多人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个画面是头戴斗笠、身挂竹篓的农人,在青翠桑园间取叶的场景。这是存续千年的古老行业,赋予人们的传统认知。

  但当笔者近日走进位于宜宾市珙县底洞镇锦绣村的省四星级珙县蚕桑现代农业园区(下称“园区”),看见智能化小蚕共育中心、工厂化养蚕中心等时,传统认知被瞬间颠覆。

  近年来,园区以《珙县100亿蚕桑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以“政府+国有平台公司+镇村公司+龙头企业+专合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利益链接机制,高质量推进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升级培育,形成集科研、试验、科普、规模化养殖等功能为一体的县域蚕桑产业良种推广、新技术研发、新机具应用试验示范基地,有效提升县域蚕桑产业智能化水平和综合效益,以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和优质的产品质量,推动珙县成为川南乃至全国蚕桑行业的引跑者。

  破共育之难

  小蚕住进“空调房”

  升起无人机俯瞰,园区科技创新中心三幢灰顶白墙建筑,似三条家蚕安静地躺在桑叶上。三幢建筑分别为珙县蚕业发展VR展示中心、桑枝食用菌研发中心、蚕业科技研发推广中心。顺着小径走进新投用的数字化小蚕共育中心,辛勤的蚕农正在蚕台间对“蚕宝宝”进行桑叶喂食。

  小蚕饲育直接关系稳产高产。由于小蚕对温度、湿度、桑叶、环境消毒要求比较严格,稳定、适宜的温湿度环境更利于小蚕健康生长、体质强健。曾经,小蚕集中共育技术未推广以前,蚕农受饲育环境的限制以及小蚕饲育技术规范操作不到位的影响,导致家蚕病死率高居不下,严重影响养蚕效益。

  现在,小蚕集中共育让蚕农不再单打独斗,不仅每个区域都配备了小蚕集中共育室,而且每间共育室都安装了自动化温控设备和大数据监测系统等,温度、湿度、光照、换气都由小蚕共育环境智能化控制系统感应调控。同时,专业的饲育员也可以进行远程手机操控小蚕生长环境,减少了养殖劳动强度和人体频繁进出携带病毒几率。底洞镇锦绣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田联刚介绍,小蚕共育室智能化升级改造后,大大提高养蚕的出库率和存活率,单产和茧层量得到了提升,优质茧比例可达到90%,增加了蚕农的养蚕收入。

  “有了园区带动,这样的智能化小蚕共育室,在全县增加至218个。”珙县农业农村局经作站站长杨利文告诉笔者,智能化小蚕共育室投入使用后,预计每张蚕种可增产5公斤,蚕农售茧收入增加300元,全县每年可实现蚕农增收3000万元以上。

  解饲养之困

  12批次滚动养蚕

  “坐落乌蒙山区间、川滇黔交界,珙县蚕桑一度受到山地丘陵地区湿热立体气候的制约。”珙县智溢茧丝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继彬坦言。

  家蚕生长对环境比较敏感,冷热干湿均影响结茧;珙县年养蚕季节主要集中在4-10月;受小蚕共育、大蚕养殖等专业化分工及受时间空间影响,当地蚕农一年通常只能养出春蚕、夏蚕、正秋蚕、晚秋蚕等6-7批次蚕茧。

  为谋求破局,珙县依托园区综合创新服务中心,借力当地龙头企业珙县智溢茧丝绸有限公司(下称“公司”)和省、市农业专家团队,开展12批次滚动式养蚕模式探索,创新推动三龄化共育向四龄化共育突破,同时把小蚕共育和大蚕养殖进行专业化分离,目的是有效利用桑叶增加养蚕量,减少蚕农养殖大蚕风险和劳力投入,从而提高蚕茧质量产量。

  良法之效,令人惊喜。近年来在园区试验推广“桑园粮经复合种植、智能化共育、多批次滚动养蚕”等技术,大幅提高了家蚕养殖产量。据锦绣村共育户罗坤富统计,目前已共育10批蚕种821盒,前8批次649盒带动60户养蚕户同比去年同期正常5批次(下同)增加220盒增长23%,产茧35124公斤,同比增加14831公斤增长27%,单产平均增长9.8%,产值204.79万元,同比增长18.9%,8批次与去年同期正常5批次户均增产101.7公斤增收0.65万元,预计全年12批次户均能增收达1万元以上。

  良种选育也是园区工作重点。为选出最宜种植桑树,园区建起桑树种植资源圃,上百个桑树品种同时经历环境考验,优选出桑树品种:育71-1、农桑14号、强桑1号,家蚕品种:秋华×平30、鲁菁×华阳、川山×蜀水、781×7532等多个优秀品种在全县推广。

  为给家蚕提供良好生长环境,一批批新设备在园区示范推广——与智能化小蚕共育室类似,工厂化养蚕中心、省力化蚕架、方格簇等设施设备投用,让蚕宝宝在最适宜环境下安逸生长、产出最优蚕茧。

  强引领之效

  园区发挥“引擎”作用

  “通过园区与公司共同推行的智慧蚕桑·蚕茧丝绸一体化综合管理系统,全县16个蚕茧收购站实现了智能收购、蚕农信息智能管理等功能。蚕茧质量指标与价格公正公开,并且每次蚕农交售蚕茧后,茧款仅需半分钟便能打到蚕农的银行账上。”珙县农业农村局农牧渔产业发展股股长王磊告诉笔者,这是近年来,珙县围绕智能化科技提升“接二连三”发展路径,全力助推蚕桑产业质效提升、农民增收的生动切片。

  在助农增收方面,园区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达到120万元以上。翻看历年数据,自园区建设启动以来,促进了珙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了县域农业增加值不断提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为助推珙县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园区辐射带动下,2023年,珙县全县桑园面积稳定在22.16万亩,产茧1.12万吨,蚕农售茧收入达6.2亿元,综合产值28.53亿元,蚕业综合实力位列全省前三。而园区也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朝着创建省级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的目标阔步进发。

  珙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军告诉笔者,珙县逐步形成了“一产优、二产强、三产特”的现代蚕桑产业发展新格局,让蚕桑产业带动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成为乡村振兴的富民强县产业。下一步,珙县将深度挖掘蚕桑产业下游链条,加快推进珙县茧丝绸加工项目,加快珙县桑枝食用菌一体化项目建设,确保工厂化菌棒制作中心、工厂化食用菌示范基地于年内投产。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