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寒暑相推而岁成

http://www.texnet.com.cn/ 2023-01-29 07:49:19 来源:中粮期货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我们站在当下,对跌宕起伏的过去三年的棉花市场进行复盘,品读牛熊背后的故事,探求价格波动的规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具体来看,2020-2022年棉花市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20年1-3月,主要是由新冠疫情和消费萎缩驱动的熊市,郑棉从高点14450元/吨最低跌至9935元/吨,最大跌幅约31.2%。第二阶段为2020年3月-2022年5月,主要是由宽松刺激、消费复苏和产量减少驱动的牛市,郑棉从低点9935元/吨最高上涨至22960元/吨,最大涨幅约为131.1%。第三阶段为2022年5月至今,主要是由紧缩衰退、消费下行和扩种增产驱动的熊市,郑棉从高点22960元/吨最低下跌至12270元/吨,最大跌幅46.6%。

  导致价格波幅巨大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棉花需求端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弹性。其次,面积变化叠加极端天气,棉花供给端也充满不确定性。第三,全球央行逆周期调控翻云覆雨,搅动资金兴风作浪,放大了产业端的波动。除了价格波动率较大之外,疆棉禁令导致的进口大幅亏损,新花抢收导致的基差大幅走阔,传导不畅导致的纺纱大幅亏损,也构成了棉花市场的阶段性特征。

  总之,通过对棉花牛熊周期的复盘,有助于我们厘清价格波动背后的规律,深切感受宏观和产业共振的力量,以便我们能在未来的博弈中占得先机。展望未来,紧缩放缓、低估修复、减产预期会逐步成为新的核心因素,我们很可能站在新一轮牛市的起点上。

  数据来源:WIND、中粮期货研究院整理数据来源:WIND、中粮期货研究院整理

  2020年1月15日,中美签订第一阶段协议,中美贸易战从激烈对抗到逐步缓和。预期先行,1月1日-15日,乐观的情绪驱动棉花市场修复性上涨,郑棉在1月14日见到14450元/吨的高点。但是,祸不单行,新冠疫情从天而降,尚未从中美贸易战中恢复过来的棉花市场再次遭受严酷打击。为控制疫情扩散,1月23日武汉封城,疫情隔离导致棉花消费萎缩的逻辑被市场接受,棉花市场出现一波快速下跌。

  此时市场大部分人士认为消费缩减只是在国内。随着疫情全球扩散,2月24日欧美陆续封城,消费萎缩的利空从国内扩大到全球。USDA预估2019/20年度全球棉花消费为2265.8万吨,因疫情导致的减量大概有342.2万吨。但是,USDA对消费的调降是滞后的。当时,整个市场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毫无准备,最开始是把它作为脉冲型利空来对待,扩散以后又进行了剧烈修正。巨大的预期偏差导致棉价短短两个月暴跌31.2%,郑棉于3月24日见到本轮熊市低点9935元/吨。这里面既有基本面巨大的预期偏差推动,也有人性对死亡的恐慌。疫情之外的利多驱动都被忽视了,比如这期间中国收储了37万吨棉花,但市场并不关心这些,这就是当时市场悲观到极致的状态。

  货币宽松是这轮棉花牛市的第一条主线,贯彻整个棉花牛市始终,并起到关键作用。物极必反是金融市场颠扑不破的真理,当市场利空演绎到极致的时候,利多便悄然而至。面对被疫情击溃的金融市场,3月底全球政府和央行大力加强逆周期调控,G20联合公告宣布5万亿美元刺激计划。其中,美国联合财政部推出2万亿美元刺激计划;美联储在3月份累计降息150基点,将目标利率降至0-0.25%,并启动无限量QE。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从2020年3月的4.2万亿美元增加到2022年5月的9万亿美元左右,这是史诗级的扩张。商品是以货币计价的,全球天量的货币供应必然会推高资产价格,水涨船高刺激棉价上涨。基金跟随美联储的步伐,不断增持棉花多单,在2107、2112、2203、2205合约上不断挤仓未点价盘,进一步刺激了棉价上涨。

  美联储的零利率政策持续了大约两年,直到2022年3月美联储宣布加息25基点,才为这次宽松画上了句号。2022年3月-5月,是美联储从宽松到紧缩的过渡期,加息已经开始,但扩表仍在进行,可以理解为中性的货币政策。也就是说,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的货币政策都是利于棉价上涨的,我们发现棉价的涨势确实持续到2022年5月才结束,这体现了货币周期对棉价的影响非常重要。

  消费复苏是这轮棉花牛市的第二条主线,由于消费端的变化非常剧烈,对于牛市大方向和内外棉节奏均有影响。中国动态清零的政策获得成功,2020年4月8日,武汉宣布解封,中国率先步入消费复苏。到2020年5月,中国棉纺开机恢复正常,并承接了大量海外订单,这种繁荣一直持续到2021年9月份。国外采取了群体免疫的政策,相对于中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消费复苏。印度、越南棉纺开机从2020年4月开始缓慢恢复,直到2020年8月份才基本恢复正常,此后国外的消费复苏持续到2021年4月。然后,变异病毒德尔塔打断了国外的复苏进程。经过约三个月的痛苦期后,国外的消费复苏在2021年7月重新开始,并在2021年10月超越了疫情前水平。

  据USDA预估,2020/21年度中国棉花消费为892.7万吨,同比增加20.6%。2020/21年度国外棉花消费为1788.3万吨,同比增加17.2%。我们看到,这段时间中国消费复苏的情况比国外好,体现了国内外复苏的节奏差异。不过,从2021年10月开始,情况发生了反转,国外完成群体免疫后,开始抢夺中国订单,成为新的复苏龙头,国外消费繁荣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22年4月份。而这期间中国消费从高位持续回落,中游轧花厂棉花销售困难,下游纺纱持续亏损约1500元/吨,高棉价在产业链传导不畅。所以,我们看到郑棉在2021年10月见顶,继而通过复杂的震荡筑顶;而美棉则继续上涨,在2022年5月才见顶;国内外消费复苏节奏的差异,是郑棉、美棉走势分化的重要原因。

  产量下降是这轮棉花牛市的第三条主线,面积减少和极端天气轮番上阵,导致全球棉花要么处于减产周期,要么增产不及预期。据USDA,2020/21年度全球棉花产量为2426.9万吨,同比减少189.5万吨。2020/21年度的减产幅度最大,一方面低棉价造成全球棉花种植面积下降,另一方面极端天气和虫灾造成单产下降。

  其中,美棉种植面积1212万英亩,同比减少162万英亩;主产区德州在生长期遭遇干旱,在收获期又遭遇飓风;导致美棉产量仅为318.1万吨,同比大幅减少115.5万吨。巴西2020/21年度产量为235.6万吨,同比减少64.4万吨。巴西减产主要是由于种植面积下降导致,由于棉花价格过低,部分面积被玉米抢去。巴基斯坦2020/21年度产量为98万吨,同比减少32.6万吨,主要是沙漠蝗灾影响较大。总结下来,2020/21年度全球棉花减产,是由面积下降、极端天气和沙漠蝗灾共同导致的。

  进入2021/22年度,棉价上涨刺激大部分棉花主产国增加种植面积,全球棉花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据USDA,2021/22年度全球棉花产量为2519.7万吨,同比增加92.8万吨。美国、巴西、巴基斯坦、澳大利亚等主产国的产量增幅较大,但中国和印度却出现大幅减产,导致全球产量恢复不及预期,并引发了上市抢收、疯狂涨价行情。

  其中,中国减产的主要原因是灾害天气导致疆棉单产下降。据USDA,2021/22年度中国棉花产量为583.5万吨,同比减少61万吨。减产叠加新疆轧花产能过剩,导致新花抢收非常疯狂。收购价从2021年9月底的19500元/吨一路上涨,到2021年11月收购价固化在24000元/吨附近。郑棉基差一度高达4000元/吨,巨大的基差引导郑棉期货大幅跟涨,最终在2021年10月份见到本轮牛市的最高点22960元/吨。

  印度减产的主要原因是种植面积大幅减少约8%,棉花种植期印度遭遇德尔塔病毒袭击,严重拖累了种植进度。据USDA,2021/22年度印度棉花产量为531.3万吨,同比减少69.6万吨。减产导致印度新花收购价节节攀升,S-6价格从2021年10月的93美分/磅,一路上涨至2022年5月的167美分/磅。印度棉价的上涨凸显了美棉的竞争优势,刺激了国际棉价持续上涨,最终美棉在2022年5月份见到本轮牛市的最高点155.95美分/磅。

  三

  第三阶段熊市

  从2022年5月开始,棉价见顶回落,开启了一波大熊市,核心因素主要是货币紧缩、消费下行和扩种增产。货币紧缩是这轮棉花熊市的第一大核心因素,美联储在2022年3月加息25基点,但仍然维持扩表,算不得真正的紧缩。5月加息幅度变为50基点,同时6月开始缩表,真正的紧缩开始后,国内外棉价应声下跌。2022年6月、7月、9月、11月,美联储都是加息75点,猛烈紧缩给棉价带来持续压力。这时我们看到棉花熊市持续,与货币紧缩共振。在货币紧缩周期,基金在美棉期货和期权市场的净多单,从2022年5月份的8.5万张不断减少,到2022年11月初仅剩0.7万张,进一步加重了棉价跌势。

  消费下行是这轮棉花熊市的第二大核心因素,从2022年5月开始,“国外消费好、国内消费差”的分化结束,转变为国内外棉花消费同时下降,消费端利空一直持续到11月。IMF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为6.1%,2022年降为3.2%,2023年降为2.7%。根据历史模型类推,全球棉花消费大概率见顶回落,全球棉花市场格局可能由去库存转为累库存。2022年5月,USDA对2022/23年度全球棉花消费的预估为2656万吨。此后消费预估一路下调,到12月份下调至2432万吨,累计下调224万吨,导致棉价持续承压下跌。TTEB的高频数据显示,中国棉纺开机从5月的45.9%跌至11月的38.6%,印度棉纺开机从5月的73%跌至11月的52%,越南棉纺开机从5月的79%跌至11月的35%,基本上也反映出全球消费下行的情况。其中,6月份疆棉禁令正式生效,7月市场因中国收储量过少而失望,多种利空加强共振导致棉价在6月和7月跌幅巨大。

  扩种增产是这轮棉花熊市的第三大核心因素,因棉花价格达到历史高位引发全球扩种,在7月美旱巴涝极端天气之前,扩种增产利空施压棉价下跌。从全球范围来看,2021/22年度主流的棉花种植成本约为61-69美分/磅,棉花种植利润理论上超过80%,势必会激励农民增加对下年度棉花的种植。2月之后,尤其是俄乌战争爆发导致谷物价格大涨,棉花的比价优势缩小,但并没有转化为种植劣势。2月24日,USDA论坛也对2022/23年度全球棉花面积和产量给出预估:预计2022/23年度全球棉花收获面积为3360万公顷,同比增4.2%;产量为2700万吨,同比增3.2%。3月31日,USDA对美棉面积进行修正,预计2022/23年度美棉种植面积为1223.4万英亩(2月论坛1270万英亩),同比增加9.04%,基本坐实美棉扩种利空。在消费下行的情况下,产量增加可能导致供求关系逆转,去库存周期转为累库存周期,驱动棉价筑顶下跌。

  不过,天有不测风云,2022年8月出现了美旱巴涝极端天气,对冲了扩种增产利空,引发了8月份美棉熊市大反弹。由于拉尼娜天气影响,美棉主产区德州发生历史性干旱,8月份USDA将美棉弃耕率调整到42.9%的历史高位,产量预估300.7万吨,同比减少80.8万吨。8月底,巴基斯坦遭遇历史性洪灾造成棉花大量减产,USDA陆续将2022/23年度巴基斯坦产量预估下调至81万吨,同比减少50万吨。美巴减产,导致8月份美棉从约90美分/磅反弹至约120美分/磅,随后在货币紧缩和消费下行的压力下再次下跌。

  我们认为,这轮棉花熊市大概率已经结束。首先,从时空能量来看,郑棉这轮熊市最大跌幅47%,比熊市跌幅均值多12%,对利空的释放非常充分。其次,支撑熊市的三个核心因素都发生了变化。11月,货币紧缩变为加息放缓;扩种增产被极端天气对冲,2022/23年度全球产量持平甚至会略降;国内外消费共同下行出现分化,国外维持衰退下行,但国内交易放开复苏。所以,我们看熊市结束。

  未来核心因素会逐步切换为“低估值修复、消费边际好转和下年度减面积”,棉价看震荡反弹。全球市场方面,棉花消费持续下调,已定价大部分紧缩衰退风险。美旱巴涝,极端天气对冲扩种增产利空,如果印度产量不及预期,2022/23年度全球棉花可能小幅减产。棉粮比处于历史低位,未来有减面积偏差。这三大核心因素,支持美棉震荡反弹。国内市场方面,高库存叠加丰产,供应压力较大,但收购成本固化在13000元/吨附近,提供底部支撑。11月开始,国内防疫放开,参考国外经验,2023年国内棉花消费可能强劲复苏。低估值吸引资金流入,目前郑棉和整体商品比价仍在历史低位,进口仍然亏损,估值修复行情还会持续。这三大核心因素,支持郑棉震荡反弹。风险因素,主要来自政策、面积和天气,需要持续跟踪。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