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行业相逢新科技!香港纺织业未来可期……

http://www.texnet.com.cn/ 2021-11-26 08:58:34 来源:香港商报

  曾经是香港轻工业重要支柱的纺织及制衣业,自七十年代末已日渐式微。随着新科技发展,重振香港纺织及制衣业已出现新的契机。

  近年一些新晋科创企业纷纷加入这个传统行业,同时注入新科技、新材料、新模式等革新元素。展望疫情过后,纺织及制衣业极有潜质成为香港打造“新工业”的典范之一。

  自动化生产线解决人手问题

  香港重振纺织及制衣业主要面对的问题,首先是土地及人手成本高昂。”业界一直在思考如何降低成本和实现自动化”,理工大学郑翼雄时装系教授兼AiDLab行政总裁黄伟强接受本报记者访问时提到,一个新的行业解决方案是,运用数据及人工智能(AI)来提升效率和确保产质量

  去年投入运作、获港府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资助的人工智能设计研究所(AiDLab),透过运用AI及人体数据,提升产品准绳度和降低成本,更藉此开发功能性服装和可穿戴设备。

  “以往用人手验布,准确度一般只有70%,每分钟只能验15米长的布;但利用我们开发的智能验布机,准确度不仅可提升至90%,每分钟验布的长度,更可增至60米。”AiDLab与纺织企业合作,应用AI开发智能验布机,提高验布的准绳度。新晋纺织初创企业Unspun正在研发一部”10米乘3米”的自动化3D织布机,Unspun联合创办人林凯铭接受本报记者访问时表示:“(以往)每条传统牛仔裤的生产线,要用上数百部衣车,但往后我们只需要一部3D织布机,就能够代替整条生产线。”这样纺织企业就有机会搬回香港了。

  生产过程引入环保元素香港重振纺织及制衣业所需面对的,还有污染问题。当年香港纺织及制衣业式微的一个原因在于污染问题严重,尤其是在1989年成立渠务署后,大量漂染厂因为未能设立污水处理站而结业或者北上发展。

  理工大学纺织及制衣学系讲座教授陶肖明接受本报记者访问时坦言,代工生产(OEM)在香港已经行不通,”再工业化”后的香港纺织及制衣业,不应再走”高污染”路线,只有转型做高附加值产品这一条路。为减少污染,Unspun引入环保元素。林凯铭介绍称,该公司生产的牛仔裤,主要采用再造棉,利用臭氧进行洗染,既节省用水,还可以做到生物降解(Bio-degradable),而不是像一般牛仔裤般留下胶质;另外,Unspun所生产的牛仔裤,不使用铁造的”牛仔钉”,而是改为使用循环再造物料钮扣,达到循环再造的效果。

  新材料新机遇

  捕捉产业发展机遇方面,新材料可谓是纺织及制衣产业升级转型的机遇之一。引入新材料的好处,包括能够套用在现有的机器上面生产,例如运用纤维及涂层(Coating)等新材料。

  陶肖明指出:“厂商利用新材料制衣,可以提升竞争力,增加盈利,还可以藉此增聘人手,扩大市场份额。”陶肖明还谈到,引入医疗元素是产业的一个重要机遇:“例如袜子,引入体温测量功能可供医院收集数据,预算每双成本介乎数百至1000元。”“对香港纺织企业来说,医疗领域是一个全新机会”,黄伟强表示,AiDLab会利用“4D人体扫描实验室”收集动态数据,藉以推算体型和人体压力分布,协助企业开发功能性服装及可穿戴设备。

  黄伟强透露,AiDLab正与医院合作,开发矫形功能服装,目标是与志愿机构及老人院舍合作,开发适合糖尿病患者穿的鞋子。个人化生产模式好处多香港有望重新引入纺织及制衣业的一个原因,在于个人化模式的兴起。“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相比,今天的纺织及制衣业更讲求个人化及生产速度,要求“款式多、小批量及短生产期”,如果采用智能化生产,可以减少使用空间及存货,还可以提升效率,增加盈利。”

  从事纺织及制衣业的信达国际执行董事、厂商会副会长骆百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骆百强认为,纺织及制衣企业大可以将部分增值工序搬回香港:“包括样板制作等工序,昔日相关工序需时两周完成,时至今日可以透过3D技术,缩短至两至三天,相关技术能够提高生产流程的连贯性,还可以提升速度和效率。”因应个人化生产模式的冲击,Unspun则选择在不同地域设立生产线,林凯铭称:“如果客户来自欧洲,我们自然会找土耳其厂商生产。”他解释称,上述做法可以避免万一单一市场供应失衡,整个业务都要瘫痪的风险。(“香港新工业”系列之三。)

  孵化器助力产业转型

  早年由纺织转型地产发展的南丰集团,近年成立了南丰作坊,致力培育时装科技公司、技术型创业家,并建立策略伙伴培育基地、创投基金、工作空间等。对于本港纺织及制衣业”再工业化”的可能性,南丰作坊回应本报时提及,香港主要扮演中西方的桥梁,连系国际时装品牌及内地供货商、生产商、零售商的角色。

  南丰作坊指出,纺织及制衣业在”再工业化”之下,必须以更宏观角度去解决现有问题。同时,要朝向可持续的供应链及生产方式发展。南丰集团近年积极投资和培育新型纺织初创企业,包括利用3D扫描及纺织技术,为客人提供牛仔裤订造的Unspun、利用藻类作为染料及织料生产的Algaeing等。

  Unspun联合创办人林凯铭坦言,香港罕有专注零售、物联网及服装行业的孵化器,而南丰作坊的优点,在于该平台所资助的企业所从事的行业,是与实体产品有所联系。Unspun于2017年成立,早前获得700万美元(约5460万港元)种子轮融资,林凯铭指,未来将作A轮、B轮及C轮融资。

  人才培训必不可少

  目前尽管大专院校有提供纺织业的课程,惟亦被标签为夕阳行业。

  学者及纺织业界均认为,除了要深化知识训练外,也要加强设计师的培训,同时应整合不同的培训机构,以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理工大学纺织及制衣学系讲座教授陶肖明坦言,要促进本港纺织及制衣业技术提升,修读纺织学系的学生欠缺足够相关知识训练是一大问题。她说:”昔日为确保纺织系毕业生,必修数据分析及颜色管理(Color Management),但因近年收生情况欠佳,上述科目已改为不用必修,因而近年的毕业生便少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事实上,香港工业总会较早前发表的《香港制造:香港工业启新章》研究报告中提到,香港在聘请颜色管理人员、纺织业的数据分析员和程序设计员都有一定困难,建议港府优化“再工业化及科技培训计划”,资助相关企业培训人才,同时引入新商业模式活化传统工业,聘用香港较年长的技师,鼓励再就业及传承技能。

  信达国际执行董事、厂商会副会长骆百强认为,香港的纺织产业并不完整,尤其时装设计师的人才供应不足。他建议加强培训,让香港的本地文化与时装结合:”香港时装设计师的国际视野有所欠缺,培训方面可以针对这点,既要具备国际视野,也要兼备香港本地情怀。”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