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安徽省纺织服装行业“十四五”发展思路

——高质量发展纺织,安徽未来可期

http://www.texnet.com.cn/ 2021-10-27 08:48:02 来源:合肥晚报

  规模以上纺织企业1521户;实现利润总额76.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408.1亿元;拥有华茂股份、皖维高科、华孚时尚、金春股份等4家上市公司……2020年年底以来,安徽纺织行业"亮点"一个接着一个,令人目不暇接。

  "亮点",带来了什么?安徽省纺织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七位,深厚的制造业基础、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生态,使得安徽具有高起点承接产业转移的资源优势和创新优势。

  "十四五"期间,安徽要以"科技、时尚、绿色"为主线,全力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体现安徽担当。

  成绩斐然

  创新+智造,助推安徽争创全国纺织强省

  衣食住行,"衣"占首位,纺织是永不落幕的朝阳产业,商机无限、大有可为。

  传统经济大省的沪苏浙粤等地区也是纺织大省(市),均把纺织服装产业作为发展应用新材料的重点领域。而视纺织行业为传统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的安徽纺织行业如今发展如何?

  数据统计: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纺织服装已被纳入制造强省"7+5"重点产业,予以重点扶持、重点发展。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1521户,其中,纺织业企业672户,服装、服饰业企业805户,化纤制造企业44户,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全年生产纱78.7万吨、布8.0亿米、服装8.1亿件、化纤51.5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408.1亿元,居全国第7位;;实现利润总额76.0亿元,同比增长2.1%。

  全省纺织行业拥有华茂股份、皖维高科、华孚时尚、金春股份等4家上市公司。全年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282户,其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占全行业的70.9%、87.1%,行业龙头企业支撑带动作用显著。

  荣誉加持背后的原因是创新。唯有创新,才能激发活力。

  安徽纺织行业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在高功能性纤维材料、高端纺织面料及创意设计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丰原聚乳酸纤维、吉祥三宝"仿鹅绒"絮片等一批高科技产品填补行业发展空白。

  不仅如此,安徽纺织行业智造水平显著提升,红爱服饰、阿里巴巴讯犀智能工厂等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成为行业发展新亮点,华茂棉纺智能工厂获评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成为行业样板。

  成效显著

  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集群更为强大

  数字没有温度,却是证明实力的态度。

  "十三五"中,安徽纺织行业通过加快行业智能制造转型,加快自主品牌建设培育,深入实施"三品"战略,积极搭建各类展销平台,持续"精品安徽"央视宣传等措施,积极构建产业体系和扩大产业集群规模。具体变现为:

  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我省纺织行业依托"双循环"发展形成了完备的现代制造产业体系,具有较强的自主配套能力,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均具有良好竞争力,内外发展较为均衡。产业范围涵盖纺织、服装服饰、化纤等行业,产业门类较为齐全,产业体系更加协调完善,产业链较为完整。

  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十三五"以来,全行业围绕纺织产业链发展,形成了芜湖孙村、宿州朱仙庄、六安丁集、蚌埠固镇、安庆天堂镇等一批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专业镇。岳西、望江、宿松和芜湖孙村镇分别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手工家纺名城"、"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和"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镇"称号。

  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我省纺织行业创新成果较为丰硕,产业链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高功能性纤维材料、高端纺织面料及创意设计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丰原聚乳酸纤维、吉祥三宝"仿鹅绒"絮片等一批高科技产品,弥补行业发展空白;"红爱云时尚创意设计平台"被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为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平台,重点企业带动作用明显。

  科技赋能加速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智能制造水平明显提升。红爱服饰、阿里巴巴讯犀智能工厂等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成为行业发展的新亮点。华茂棉纺智能工厂获评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成为行业样板。

  提速提升

  加大智造动能,创立自主品牌,加快研发能力

  成绩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在高质量发展安徽纺织服装业道路上,任重道远、布满荆棘。

  在智能制造升级动能上不足。纺织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年来劳动力及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提高,使行业整体处于盈亏边缘,企业微利甚至亏损状态下,传统发展模式使得企业经营压力越来越大。智能化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但对动辄上百万的智能化改造要求,企业智能化升级压力大。

  在自主品牌建设力度上不够。我省纺织服装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大部分仍处于贴牌生产加工阶段,以中低档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利润低。少部分自主品牌企业,在研发投入、核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均与其他一线品牌存在较大差距。企业由于品牌建设意识不强,产品研发设计、品牌宣传、销售网络建设等能力相对较弱,导致企业开拓内销市场成效不明显。2020年,工信部印发重点跟踪培育纺织服装品牌企业名单,我省仅有3家企业入选,与山东(14家)、江苏(13家)相比差距较大。

  在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上不强。我省纺织制造业研发投入仍不足,行业领军型创新人才缺乏,国家级创新设计平台载体建设稍显滞后,我省纺织领域共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低于浙江(3家)、江苏(5家)、山东(8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纺织企业均仅占比5.1%;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纺织企业占比4%,省企业技术中心中纺织企业占比3.4%,企业研发创新能力不够强劲。

  在企业融资渠道上依然不畅。纺织基于传统、低附加值、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印象定位,在融资、人才吸引、以及政策扶持等方面均面临价值低估的境况,特别是在融资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受经济下行因素叠加影响,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明显增多。银行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授信限制较多,纺织行业融资较新兴产业程序复杂,成本较高。

  未来可期

  迎接新机遇,安徽纺织人有信心、有耐心、有决心

  回望来时路,豪情满满;重踏征程时,初心不忘。

  "十四五"期间,我省纺织行业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为重点,以产业链水平提升为统领,围绕纺织行业科技、时尚、绿色新定位,增强产业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全面推进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全省纺织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发展质量和效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力争形成1-2家百亿龙头企业。

  实现以上目标,我们该怎么做?

  "我们要将围绕国家及安徽省纺织行业发展规划,推动构建以合肥时尚都市圈为中心,辐射联动皖江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带+皖北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集聚区协同发展新格局。"对于未来,安徽省安徽省纺织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叶梁如是说。

  叶梁表示,首先要构建合肥都市圈时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合肥市瑶海区"安徽时尚街区"的市场引领作用,推动时尚文化、时尚消费、时尚与科技融合发展;建立和完善时尚产业链条,加快推动中国(合肥)时尚科技产业园落地建设,加速推进六安世界级羽绒产业集群、六安婚纱产业(小镇)基地、滁州国家级纺织新材料集群建设;建立全省服装设计师工作平台、原创品牌基地、网红直播基地、电子商务交易中心,把合肥都市圈打造成全省纺织服装品牌培育基地、时尚发布中心、文化传播中心、商贸物流中心、人才培育中心。

  发展安徽纺织,首要立足合肥。今年8月24日,在中国安徽服装原创设计小镇工作推进会上,安徽纺织协会将与合肥市瑶海区联手推动中国安徽服装原创设计小镇建设,加快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推动服装产业发展等多重成效。同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方式把"小镇"打造成省会城市亮点,积极寻求省市产业政策支持。

  与此同时,要推进沿江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推进安庆、池州、芜湖、铜陵、马鞍山等沿江产业带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支持芜湖孙村特色小镇的建设;重点扶持推动以申洲针织、华茂集团、红爱实业、天鹅家纺、鸿润集团、富春染织等"链主"型全产业生态体系建设,加速提升望江、宿松、岳西、宣城、郎溪、繁昌、南陵、东至等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整体水平,聚力打造世界级纺织服装产业智造基地。

  再次,推动皖北地区新兴纺织基地建设。重点依托丰原生化、华孚时尚、翰联纺织、华扬服饰、天助科技、三宝针织等一批龙头企业带动,加速形成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产业基础和特色集群;充分发挥皖北地区人口、资源、区位交通等传统比较优势正逐步转化为加速发展的动能优势,积极协助各级政府承接产业转移,开展双招双引工作,努力把皖北地区打造成支撑长三角地方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集聚区和首选地,推进皖北地区世界级现代纺织服装制造基地建设。

  "十四五"开局之年,在这片充满红色理想的土壤、洋溢创新实践的高地,安徽将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安徽纺织服装行业积极嵌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速形成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四链合一"的发展生态,通过全力打造高水平、现代化纺织产业体系,助力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新一轮区域格局重构中提升发展位势,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安徽担当。

  安徽纺织服装,未来可期!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