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十四五规划出炉!涉及印染产业

http://www.texnet.com.cn/ 2021-05-13 14:56:45 来源:汕头橄榄台

  近日,《汕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出炉。规划内容中明确了汕头今年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并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展望,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未来汕头五年的发展蓝图吧。

  发展目标

  展望2035年,我市要和国家、省一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经济综合实力和城市竞争力位居沿海开放地区前列,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加完善,成为更具辐射力带动力的国家经济特区、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进入全国高质量发展先进地区行列。

  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左右,到2025年,总量达到4100亿元,比2015年翻一番;到202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0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8%;到2025年,全市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9万人,每千人口养老床位数达4.8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

  八大重点发展工业发展方向

  1.重点围绕工艺毛衫、针织内衣和家居服装三大核心产品,提升发展以潮派服装服饰、纺织面料新材料、时尚服装设计为核心的时尚潮牌服装产业集群

  (1)依托现有服装龙头企业,培育发展高端成衣、品牌童装等附加值高、发展潜力大的服装细分行业,着力打造新一批知名品牌。

  (2)研发海藻生物质纤维等天然生物质纤维材料,发展高档服装、家纺、生物医用敷料及军工国防、消防系列产品。

  (3)推动龙湖、澄海、潮阳、潮南等生产和设计基地建设,提升纺织服装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构建从设计和面料研发、成衣制造等环节的全价值链体系。

  (4)推动深圳“设计+”赋能汕头传统产业,支持引导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服装行业协会等行业协会与汕头优势传统产业对接,推进数字化设计、信息化提升,实现传统工艺与时尚元素结合,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2.着力发展以智能玩具、动漫玩具、文创设计、数字创意等为核心的动漫玩具产业集群。

  (1)推进工艺玩具制造与电影、电视剧、舞台剧、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结合。

  (2)加快智能玩具技术攻关,加快玩具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玩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力争在电子数控、数字化控制等核心技术上有关键性突破。

  (3)打造综合服务平台,以宝奥城为重点,强化电子商务、跨境贸易、现代物流、标准制定、品牌建设等服务环节支撑作用。

  3.着力发展以表面活性剂、电子化学品、各类化学助剂、新型化工材料、新型塑胶材料、日用化工等为核心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重点依托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机构,提升新产品研发能力,开发通用塑料高端专用料,研发改性复合塑料、特种工程塑料,加快推进产业化,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4.依托包装印刷和装备生产开发基地,集中资源力量加快新产品研发和技术突破,推动包装装潢设计技术水平,印刷包装机械制造、印前印后设备制造工艺水平,薄膜包装材料、印刷材料制造工艺水平明显跃升,做强做大印刷包装产业集群。

  5.(1)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产业和以海工装备为重点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和1000亿级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依托海上风电智能制造基地和海上风电产业联盟平台,引进上下游产业集聚,布局包括主轴承、主控系统、液压系统、变压器、变流器等关键零部件生产,重点加快三峡、大唐等重大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打造全产业链风电产业基地。

  (2)加快现有机械装备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塑料包装机械、纺织机械、印刷机械、食品机械、输配电设备等领域,打造集设计、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智能装备制造业产业链。

  (3)依托汕头临港经济区,大力引进国内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重点发展特种船舶修造、钻井平台、物探船、工程勘察船、起重船等海工装备和关键配套设备,建设粤东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

  6.(1)重点发展新一代通信设备、高性能车载电容式触摸屏、车载电容式触摸屏模组、TN和STN液晶显示器及模块、触摸屏传感器、高密度多层印制线路板、新型特种印制电路板、高性能光纤光缆产品、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

  (2)深入应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培育引进5G新材料、5G新零件和5G新终端方向的企业。

  (3)进一步加强与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对接,引进特色工艺制程生产线和先进工艺制程生产线,与珠江东岸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带联动发展。

  7.加强先进金属材料、高性能膜材料、先进结构陶瓷材料、电子陶瓷功能材料、锂电池产业新材料、生物医用材料、3D打印材料、建筑新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推进汕头市先进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8.(1)加快研究功能性食品及营养强化食品、现代中药产品、海洋生物医药、新型疫苗与基因药物,加快汕头大参林医药产业园项目的建设,推进生物医药产业技术改造与创新,发展具有重大功效的生物医药产品。

  (2)重点发展医用超声显像诊断系统、医用X射线影像系统、面阵探头及三维彩超系统、先进治疗设备、医疗器械关键配件等高性能医疗器械,突破高性能医疗器械核心部件及关键技术,推进智能化超声成像装备创新中心建设。

  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

  六大生产性服务业:

  1.研发设计。积极争取与深圳等大湾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建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设立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传统行业的创新设计、公共检测、科技信息和专业技术平台。依托汕头市工业设计中心、汕头工业设计城等平台,对接国际化高端化设计理念,推动工业设计互动交流,聚集培育工业设计人才,为工业产品品牌升级提供技术、设计、信息和研发支撑。

  2.金融服务。着力加快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持续推进普惠性科技金融试点工作,加快建设以东海岸新城为核心的高端金融服务集聚区,探索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积极发挥深圳证券交易所汕头基地作用,推动设立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的保险、证券、期货等法人金融机构,不断培育发展金融业态和金融产业链。

  3.总部经济。引进世界名企、海内外潮商集团、粤港澳大湾区企业集团设立区域总部或职能总部,支持侨资外资设立金融运营机构、代表处和银行区域总部,支持企业通过资本运作进行并购重组,加快成长为总部企业,打造联动粤港澳大湾区、辐射粤东,引领深圳都市圈与汕潮揭都市圈融合互动发展的区域企业总部集聚区。

  4.商贸物流。依托粤东江南农产品现代物流基地、汕头(潮阳)农产品电商批发商贸城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集仓储配送、展示交易、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一体化的区域综合商贸物流中心。培育集贸易、储运、加工、分拨、配送等于一体的冷链物流产业综合集聚区,打造粤东冷链物流中心。完善提升以产业特色优势为依托的专业批发市场,推动建设塑料、汽车、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交易市场。

  5.跨境电商。依托中国(汕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潮汕(潮阳)三科农商城、澄海宝奥城,完善电子商务体系和平台建设,打造电子商务引领区。

  6.检测检验服务。开展质量强市行动,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汕头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检验检测服务水平。引进、培育和壮大一批与汕头重点产业如精细化工、食品、印刷包装、玩具等关联紧密的企业化运作的检验检测机构以及相应的公共服务平台。

  六大生活性服务业:

  1.商务服务。建设完善商务集聚区,打造现代化高端城市核心商圈,以华润万象城为龙头,打造最具活力、最具魅力、各类要素富集的城市中心商贸经济圈。着力建设龙湖中央商务区,按照中央站标准配套酒店宾馆、会议中心、商务楼、餐饮以及相关休闲娱乐业态,打造集交通、商业、办公、娱乐和旅游集散等功能为一体的高铁交通枢纽经济圈。

  2.教育培训。加快汕头大学东校区、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南校区建设,争取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列入广东省整体建设高水平大学计划。推动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提升办学水平,做大做强汕头技师学院、粤东高级技工学校,建设粤东石化人才培训基地。

  3.文化创意。以顺昌街区文旅示范项目为示范样板工程,以点带面推动小公园开埠文化街区等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历史遗迹保育活化,推动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郑正秋、蔡楚生电影博物馆建成使用,启动华侨博物馆建设,启动妈屿岛海洋风情艺术岛建设,构筑海内外潮人寻根怀旧精神家园。强化文旅品牌建设,全力打造“潮菜之乡”美食旅游品牌,开展“世界美食之都”创建工作,策划汕头国际美食品牌节庆活动。

  4.健康医疗。加快汕头市白求恩潮阳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养老服务业多元创新和业态融合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兴办规模化、连锁化养老服务机构,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高品质的养老服务。实施“六三一”医疗高地工程。提升临床、公卫、人才、科研、中医药、医改六个发展新高度,高标准打造区域医疗中心。

  5.体育服务。重点保障亚青会赛事场馆新建、改造项目如期完工,依托赛事经济,打造全国一流的滨海运动休闲基地。积极申办和承办国际及国内品牌体育赛事,建设区域体育赛事中心。大力发展体育场馆服务业,鼓励公共体育场馆采取特许经营等方式,委托企业专业管理,提升运营管理水平。

  6.休闲旅游。加强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500亿级文旅产业集群和全国旅游目的地。重点打造小公园、南澳岛、内海湾、南山湾、莲花峰、前美村、樟林古港等文旅产业集聚区。着力培育精品景区,重点扶持南澳岛和礐石风景名胜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支持南澳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加快打造国际旅游岛,同步推进潮阳莲花峰风景区和澄海东里镇创建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十四五”产业集聚发展重点片区

  1.汕头六合

  (1)新材料。谋划布局生态环境材料、绿色石油化工材料、新型有机材料等绿色材料、高端新型材料项目,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适当布局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产业园区,进一步完善澄海玩具产业链。

  (2)新能源。着力引进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产业,特别是引进重大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机、动力电池生产等项目,形成新能源产业发展基地。

  (3)精密机械制造。重点培育发展以玩具为核心的玩具智能装备、民用无人机和玩具精微机械、精密注塑等装备制造产业。

  (4)数字创意。以宝奥城及以南为重点,配套相邻岭海工业园区现有产业,培育发展动漫、游戏衍生品制造等数字创意产业。谋划开展以玩具产业与数字技术相融合为核心的数字创意产业园建设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2.龙湖龙东

  (1)生物医药。以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基因工程药物、微藻产品为突破口,集中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微藻产品、软膏剂等产品,规划建设医药产业园区,打造生物医药生产研发基地,构建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集群。

  (2)高端装备制造业。以“互联网+先进制造”为重点,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推动传统机械制造向精密机械制造升级,加快龙湖在精密模具、高精度数控机床等核心产品制造方面的突破。

  (3)商业商务。培育大型商贸龙头企业,做大本土商贸实体,引领区内传统商贸企业转型,推动区内生产性企业通过多种销售网络分销产品,形成一批规模大、经济效益好、主业突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商贸龙头企业。

  (4)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动金融机构和专业协会进驻物流服务业,建设物流总部中心和商贸发展平台,吸引赣、闽南和粤东地区的物流资源向龙湖集聚。

  3.濠江滨海

  (1)数字经济。依托南山湾科技产业园,利用国家海底通讯电缆登陆站,建设粤东数据中心和离岸数据中心,推动中海信5G产业园等项目落地投产,大力发展面向全市支柱产业的数据服务,吸引数字产业资源要素向片区集聚,打造省级“粤东数谷”。

  (2)高端装备制造。发挥装备制造产业优势,支持轻工联盟企业增资扩产、做大做强。重点发展海上风电产业和以海工装备为重点的高端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布局包括主轴承、液压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生产的全链条海上风电创新产业园,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3)生物医药。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继续引进优质高端生物医药项目,建立生物医药联合发展机制,鼓励企业间开展产学研合作,构建研发、智能化生产等共享平台,打造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基地。

  (4)半导体产业。发展第三代半导体芯片,加快引进半导体高新企业,吸引封装测试、制造设备、关键原材料等半导体上下游配套环节产业链转移濠江,规划建设半导体高新技术产业园。

  4.澄海莲花山

  (1)新一代电子信息。借鉴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围绕山地环境,布局产业平台,重点发展第三代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信息终端设备制造产业,构建产学研一体化联动发展的信息产业链。

  (2)新材料。依托东方锆业的锆化合物产业基础,发展锆加工制造的全产业链条及非动力核技术应用产业链,培育核工业技术民用化创新实验基地。

  (3)循环经济。依托春天湖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发展可再生资源再制造产业。推动建设园区内产业链,第三代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信息终端型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

  5.潮阳海门

  (1)时尚服装及印染配套。依托潮阳区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重点发展时尚服装(潮派时尚针织内衣)、智能纺织装备、绿色印染、专业服装市场等产业及配套,全力打造创新、绿色、时尚现代纺织产业体系,建设成为全省纺织产业改造提升的示范区。

  (2)新材料。通过定向招商和本地培育,大力扶持新材料产业,强化新材料技术对传统材料产业的改造,重点发展新型塑料材料、金属材料、建筑材料等。

  6.潮阳金浦

  (1)电子信息。通过规划整合,吸引周边电子信息企业入驻,引入以半导体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孵化区。

  (2)精品文具及配套。建设汕头文具生产基地,推动建设研发中心、检测中心,促进文具产业的专业化技术升级与规模化集群发展。

  7.潮南两英

  (1)高端生物医药制造。利用周边城镇医药产业基础,引导高端生物医药制造业在片区落地。重点支持中药相关关键技术与工艺研究、产品开发及应用,支持地方特色中药应用研究及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促进我市中医中药产业发展壮大。

  (2)时尚服装。以纺织服装产业链条的上下游环节延伸作为转型升级出发点,坚持时尚智造理念,构建众创空间,将片区打造为创新创业人才的栖息地,发展高端服装定制、品牌运作、设计研发、电商展销。

  8.潮南井都

  (1)纺织服装及产业配套。通过精准招商促成仓储物流、生活配套设施等项目落地,进一步完善纺织服装产业链,培育发展纺织新材料、纺织精密机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有竞争力的现代轻纺产业集群。发展与处理中心发展相适应的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业;规划建设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构建融合电子商务的新型营销平台。

  (2)精细化工。结合潮南区现有精细化工优势龙头企业,大力吸纳和带动中小化工企业及相关企业集聚升级,引进印染助剂、印染新材料等生产项目,形成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重点创新平台发展方向

  1.汕头国家级高新区。聚集5G智能制造、新材料、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等产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及应用,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引进和培育一批骨干龙头创新型企业,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的“隐形冠军”引领粤东地区技术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2.汕头龙湖省级高新区。聚焦现代输配电、医药大健康、现代机械装备、高端电子信息4个百亿产业,支持主攻产品提质、系列化研发,提高附加值,壮大综合实力,建设创新型、引领型产业集群。

  3.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发挥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汕头大学以及科研机构的优势,通过项目纽带合作、建设平台、产业技术联盟合作等方式,建立“科学园+技术园+产业园+配套区”多层级创新模式,集聚创新资源要素,开展产—学—研合作,构建“1+4+2”(1:科技创新研发;4:新材料、大健康、高端电子信息、智能制造;2:总部经济和高端服务)特色产业体系。

  4.汕头金平工业园区。积极申报省级高新区,聚焦轻工装备、印刷包装、医药化工、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支柱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开展重大技术攻关,推动形成源头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运用、产业配套实施、产学研政资紧密合作的完整链条,培育形成一批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产业集群。

  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加快建设汕汕铁路、漳汕铁路,构建以厦深高铁、广汕漳高铁、沈海高速公路、汕湛高速公路、甬莞高速公路(2+3)联接广深与厦漳泉的东西向主通道;以广梅汕铁路、梅汕高铁、汕昆高速公路(2+1)打通北上腹地进而西连京九(铁路)、北接瑞梅(铁路)、东通梅坎(铁路)的大通道。

  推动汕头通用机场选址,适时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整合铁路、公路和航空实现省内核心城市1小时、粤港澳大湾区和粤闽浙沿海城市群2小时、国内主要城市3至5小时通达。

  构建汕潮揭都市圈城际通勤网。在高速铁路、普速铁路“一纵两横”主骨架基础上,加快推进粤东城际铁路汕头站至潮州东段、汕头站至潮汕机场段建设,推动汕头站至普宁尽快启动,谋划新增汕汕铁路潮南站经厦深高铁潮阳站至潮汕机场段纳入粤东城际铁路网。打造“一纵两横三环”铁路网格局,高效联通汕潮揭三市,实现汕潮揭都市圈中心城区“半小时通勤圈”。

  谋划加密西部高速公路网、完善沿海高速公路布局,扩大潮南、潮阳、澄海片区高速公路覆盖面,推动汕昆高速、沈海高速粤东段改扩建,规划建设汕头至饶平沿海高速公路、梅州至潮州高速南延线,谋划西部加密线、广澳港区疏港连接线等高速公路,完善店市、澳头互通立交出入口。

  推动S504梅潭大桥、S235跨练江大桥等国省道瓶颈路段及和成公路等区域干线启动建设,规划研究跨汕头湾新通道、南澳第二跨海通道。争取加快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构筑城市功能组团间的交通强联系,进一步增强汕头内生发展动力。

  积极推动广澳港区建成粤东核心港区和公共物流枢纽港区,继续扶持广澳港区集装箱业务发展,重点建设具有集装箱、散杂货、滚装等功能的广澳港区三期工程,推进LNG接收站及配套码头、石化码头及库区等临港产业发展;将海门港区建成粤东大宗散货中转基地。完善广澳、海门港区疏港铁路、高速公路,加强榕江等内河航道开发建设。积极谋划国际邮轮南澳烟墩港停靠站。

  “十四五”时期汕头市政交通重大项目

  1.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轨道1号线,城市轨道2号线一期工程。

  2.交通枢纽工程。推进汕头高铁站枢纽一体化工程、汕头市西部交通枢纽、南澳县城停车及客运站场项目。

  3.城市主要道路。加快牛田洋快速通道工程、汕头海湾隧道工程、金砂西路西延、海滨路西延、海滨路东延、中阳大道与东海岸新城主河涌之间道路连接段工程、天山北路(含梅溪河大桥)建设项目、昆仑山路、金砂东路东延改线工程、泰山路(黄泰立交-汕昆高速高速出口)提升改造工程等道路建设。

  构建一轴两带两走廊多组团格局

  构建“一轴两带两走廊多组团”的区域空间发展格局到2025年,基本形成以内海湾为核心,以沿海发展带和城镇提升带为支撑,以榕江生态科技走廊和韩江潮侨人文走廊为依托,以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名镇、文旅强镇、农业大镇为节点,功能定位突出、资源优化配置、区域深度融合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强化内海湾城市发展轴辐射带动。以内海湾为中心,加快向外疏解低端制造等非城市中心功能,重点发展现代金融、商贸物流、科技研发、总部经济等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努力将“一湾两岸”地区打造成为辐射汕潮揭都市圈的高能级中心区、高品质窗口区。

  优化提升沿海发展带和城镇提升带。依托南澳生态海岛加快发展高端度假旅游,依托汕头六合现代产业示范区、滨海片区、海门片区、井都片区等沿海产业片区,打造“万亩千亿”产业平台。

  建设多点联动城市配套功能组团。澄海区重点把握亚青会举办契机,以六合、塔岗、莱芜等沿海地区为重点,主动融入汕头中心城区,实现一体化发展。潮阳区、潮南区重点加快完善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综合承载力和服务水平,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南澳县重点推进文旅体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

  基础教育优质特色发展目标和任务

  1.学前教育普惠发展。

  (1)到2025年底,确保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5%以上。

  (2)推进学前教育改革。研发建立学前教育‍‍‍‍‍‍‍‍‍‍‍‍‍‍‍‍“新课程”,培育幼儿园科学保教示范项目,打造粤港幼教交流品牌。

  2.打造试点教育评价改革样板。

  (1)推动义务教育创新发展:深入推进汕头作为广东省首批2‍‍‍‍‍‍‍‍‍‍‍‍‍‍‍‍‍个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推进金平区作为全国首批、粤东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区建设。

  (2)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每万户籍人口上重点人数、上本科人数、上大学人数、录取率四项主要指标名列全省前列。

  3.打造区域素质教育特色品牌。

  (1)发展校园足球:力争全市建设不少于100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2)创建艺术教育品牌:创建10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30所艺术特色示范学校;

  (3)打造科创教育特色品牌:每年开展不少于50场“科学家进校园”科普实践活动。

  文化+产业项目

  1.海上旅游。打造内海湾休闲旅游岸线,推动生产性码头转型休闲旅游码头,发展高品质游艇俱乐部、临海文化艺术场馆、水上运动基地、亲水酒吧餐饮街区、海洋度假酒店,研究选址建设海上摩天轮“汕头之眼”、灯塔等景观标志,发展邮轮游艇产业和帆船、帆板、游艇等海上旅游项目。

  2.小公园开埠文化区项目。持续推进小公园开埠区保育活化,深度挖掘开埠文化、侨仳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底蕴,建设小公园开埠文化区。通过对历史建筑的保育活化和现代生活气息的有机融入,布局休闲旅游、文化经营、美食体验等特色业态,打造展现汕头老埠风貌、承载城市记忆、延续历史文脉的旅游地标、构筑海内外潮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3.南澳岛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引进、推出一批具有目的地价值的民宿,引入1—2家国际精品度假酒店,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环岛驿站建设、海上娱乐项目建设,推动南澳岛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4.创建“世界美食之都”。挖掘传统烹饪技艺、加强老字号保护,培育美食传承人,建设一批美食街、美食城、美食集聚区,系统谋划“盛宴汕头”系列品牌节会体系,与央视、省级媒体、新媒体联合打造美食栏目《品味汕头》。

  5.妈屿岛建设海洋风情艺术岛。依托丰富的海洋风情资源体系,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通过艺术复兴乡村,通过网红经济注入活力,发展露天艺术展演、大地艺术创作、渔家生活体验、海洋风情度假、沙滩浴场运动、海鲜餐饮美食。

  6.乡村旅游集聚区。推进东华村、前美村、观一村、新兴街村、桥陈村、西浦村、仙门村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培育黄花山村、后花园村、碧砂村等一批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打造“潮风侨韵•魅力乡村休闲游”“南澳岛乡村生态游”“莲花山温泉康养游”“寻根祭祖•妈祖文化体验游”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深圳汕头深度协作方向

  1.加强产业协作对接。依托深圳大型国有企业、民营骨干企业和工业设计协会等行业协会,进一步加强纺织服装、工艺玩具、化工塑料、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现代农业等产业对接,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推动原则,让合作协议落到企业和项目上,促进两地产业差别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2.加强平台区(县)对接。在两市区(县)、战略平台互动交流基础上,找准双方深化协作的切入点,进一步推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深圳高新区、盐田综合保税区、坪山综合保税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汕头国家高新区、汕头综合保税区等平台,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宝安区、盐田区、龙岗区、坪山区、龙华区、光明区、大鹏新区与我市区(县)对接,强化科技、产业、贸易、金融、文化等领域合作,共同打造区域发展新增长点。

  3.加强机制协调对接。建立常态化交流沟通、协调衔接机制,加强区域协同和交流互鉴,落实深圳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发展规划,扎实推进基础设施相连相通、产业发展互补互促、资源要素对接对流、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动深圳都市圈和汕潮揭都市圈融合发展,共同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

  汕潮揭都市圈重点事项

  1.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规划建设城际铁路。加快汕头澄海(南澳)至潮州潮安高速公路、潮汕环线潮汕联络线延长线(京灶大桥)建设,推动汕昆高速、沈海高速粤东段改扩建,规划建设汕头至饶平沿海高速公路、梅州至潮州高速南延线,谋划西部加密线、广澳港区疏港连接线等高速公路,完善店市、澳头互通立交出入口;加快潮汕大桥建设,做好广东滨海旅游公路等跨市通道对接工作,谋划研究南澳第二跨海通道。共同推进揭阳潮汕机场跑道延长及站坪扩建项目、潮汕航空发展专项资金、韩江粤东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2.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进公交合作运营、汕潮揭(梅)人力资源合作交流系列活动、建立“粤东基础教育学科群”、建立三市教研共同体、办好《粤东基础教育研究》、金融同城、开展粤东中小学微课比赛、课题申报、汕潮揭创业创新大赛、开展旅游宣传推广。

  3.社会治理联防联治。深入推进韩江、练江、榕江(枫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扫黑除恶、打击河道非法采砂联合执法行动、共同保护桑浦山、继续推进四市大气联防联治,强化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建立联合打击跨区域突出犯罪机制、建立生态环境联防联治警务协作机制、建立禁毒堵源截流协作机制、建立健全指挥协作机制、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澄饶联围综合治理工程。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相关报道

© 纺织网 China TexTile 版权所有 1998-